六、作文(本大题共1小题,共50分)
24.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,人与人之间常常会产生各种关联,因而与人交往就成为了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交往中,你也许会遇到困惑与烦恼,但也会发现人性的美好,获得温暖与启迪,还可能会领略到从未见过的风景……同学们,对此,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?
请自拟题目,自选角度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(1)紧扣主题,内容具体充实;(2)有真情实感;(3)文体不限(诗歌、戏剧除外);(4)不少于600字;(5)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、校名、地名。
【答案】例文:
记忆中的温暖
记忆里总存着这样一个身影。
每至傍晚,太阳已半遮了面,空中隐约着月的踪影,巷口高大的老树下,她佝偻着身子,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很长。
她的手掌很粗糙,指腹和掌心有很厚的老茧,她总爱用这刻满了岁月沧桑的手抚摸我的脸颊,双目中含着满满的怜爱。
那时我顽皮,放学后往往要与同学玩闹上许久,夜色将近才记得归家,她便在那棵树下,一直等了许久,时至今日,我依然记得她掌心的温度,暖了我的整个童年。
记忆里,也总有这样的一个声音。
“奶奶,你看,这颗桃树怎么总不开花啊?”她的大手按在我的头顶,轻轻揉了几下,脸上的笑意极淡又极远,她指着一刻枯瘦的枝桠,道“你看,那不是吗”我凑近去看,上面的一点粉红娇弱却倔强地挺立在枝头,已是欲绽之势。
“孩子记住,没有一种植物是不开花的。”
她的声音有微微的沙哑,并不是特别动听,可是每晚伴我入眠的,便是这永远都带着慈爱的声音。
记忆里,还有这样的一种目光。
我爱闹,衣服遭殃便成了常事。偶尔梦醒,看到她坐在陈旧的木桌前,一针一线缝得得仔细,眉头微蹙,努力睁大眼睛试图看的清楚,却不愿开灯惊扰我,蜡烛的火苗晃呀晃,将我晃入了梦乡。
清晨,我抚摸着床头叠的整齐的衣服,桌上的蜡烛只剩了一小半,而她依旧挂着笑,将早饭端上了桌,看着我一口一口吃地香甜,眼底不自觉深了笑意。那目光,是树对叶的目光,是天空对翱翔在自己怀中的鸟儿的目光,满满的全是爱,挡不住。
她送我出了门,我走出几步,见她依然在门口,忍不住问道:“奶奶,回去吧,天冷”
她“嗯”了一声,我转过身,却仿佛仍能感到那抹温柔的目光,直到走出很远,在路口拐弯时,我回头,她小小的身影伫立在寒风中,已经看不清面容,而那份沉甸甸的关心,我知道。
听妈妈说,她年轻时很漂亮,可爷爷去世的那年,她逐渐衰老,往日明亮的眼睛蒙上了雾,背一天天得弯下去,瘦削地得让人心疼。
可是,她却从未在目光中带给我一丝忧愁。
【解析】本题考查材料作文。
第一,审题立意:分析材料可知,其中的关键语句是“在交往中,你也许会遇到困惑与烦恼,但也会发现人性的美好,获得温暖与启迪,还可能会领略到从未见过的风景”,这句话交代了取材的方向,需从你与他人的交往中取材。表现了主旨是自己遇到的困惑与烦恼、从中发现的人性的美好、获得的温暖与启迪、领略到从未见过的风景……
第二,选材构思:写作时,尽量打开写作思路。应从自己与某人的交往过程来选择材料。如,写自己与同学的交往,表现了同学友情的真挚;写自己与老师的交往,表现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与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;写自己与陌生人的交往,表现自己从中感受到的人性的美好与善良;写自己与家人的交往,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激与歌颂……本次作文的文体以记叙文为宜,从生活中选取真实事件,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,做到以情动人。